以下是我從要國際品牌的客戶當中,整理出一些對品牌的誤解。
一. 品牌不用花很多錢
如果品牌砸錢就能成功,那台灣的HTC,Asus和Acer早就是Apple了。品牌基本的成功元素是用對方法論,定位精準之後用對策略。
二. 有品牌的企業,產品不一定要成為「最佳」
許多企業主在諮詢時候都會生悶氣,並抱怨。競爭對手的產品真的不好,但是他的客戶被搶走。有品牌的企業說實在,產品不一定第一名,但是它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定的分量。
三. 國際品牌最大的銷量,多數會在海外市場
常常聽到許多客戶說,85度C,鮮芋仙等台灣品牌已經快要陣亡了,在台灣是場快要陣亡,真的代表他們在其他國際上不紅嗎?
舉中國大陸的Oneplus(一加)來說,這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國際品牌,一直是華人品牌在國際上的神話。媒體OnePlus 8系列新品,線上開售一分鐘銷售額破億,Oneplus在中國國內能見度不見得高,但在當前的社會的消極大環境下,這款躋身最貴中國手機行列的旗艦,仍能取得出色的銷售業績,顯得更加奇怪。
關鍵是,這個在中國並不大眾的品牌,有70%的銷量來自海外,目前也是印度排名第一的高端手機品牌,並在美國、歐洲深受極客追捧。這讓OnePlus這個中國品牌不是「Local」品牌,而是是來自中國的國際品牌。
四. 品牌是心理學
高深一點的話你就會發現,人類世界中有價值的都跟心理學有關。
品牌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,由消費者感知而達成共識的東西。品牌與電影、音樂、藝術類似,並不是講個生硬故事就可以,而是聲光電融合起來的整體觀感,很難用邏輯或者理性解釋清楚。
品牌是抽象,銷售是具象,兩者不能劃上等號,不能被比較,並非營銷做的好就是好品牌。
因此你該怎麼審視自己的品牌哪裡出了狀況?以下四個步驟可以參考